在“清初四王”之中,王时敏和王鉴二人年龄相仿,并且他们二人都有和董其昌学习的经历,所以很多人喜欢将他们二人放到一起对比。从总体风格而言,王时敏的画更加繁复华美一些,王鉴晚年已经有了追求写意画风的转变,只不过他晚年生活穷苦,为生活所迫不能随心所欲地超越一下。
王时敏和王鉴都是名门之后,他们的祖上都是明朝的高官,并且二人还同族,但他们的晚年境况却截然不同。王时敏为人比较通透,懂得顺应时代,于是早早就妥协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。王鉴为人固执,明亡以后隐居山村40余年。性格的不同也能体现在作品之中,这幅《松静山居》是王时敏50多岁时的作品,看上去秀润华丽,想要画脱俗的山林,但无法摆脱对富贵的眷恋。
王时敏 松静山居
这幅作品有很明显临仿元代画家的痕迹,构图上学习王蒙,笔墨技法上学习黄公望。清代画家对元人山水都很推崇,因为他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标准,只能靠感性认识去提升创作才能。
比如宋代绘画讲究致广大而尽精微,追求还原事物的真实性,在一些南宋小品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画家认识到了,要想描摹真实的世界,除了借住线条还要借住光影明暗。遗憾的是,南宋末年战争不断,先有金人攻打,后有元兵追击,让很多绘画技法在战乱中失传。于是才有了元代画家通过挥洒性情,追求内涵,让山水画重新成为国画中最重要的门类。
王时敏 松静山居 局部
王时敏这一代画家,深受董其昌的影响,将元人山水画奉为画坛正宗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只知道画中有阴阳,而不知道画中应该有光影。王时敏画了一间书斋草庐,这是典型的元人山水构图。
不过元代画家他们有真实的隐居经历,草庐往往是无所依靠,孤零零地立在山脚水边,表达他们孤独无依,无人关怀。他们在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是无助,抑或淡定。王时敏把草庐画到了树荫之中,从构图上看更加完美了,从意境上看少了一丝淡然,更像是歌颂想象中的美好。
王时敏 松静山居 局部
王时敏这样画,一方面说明他本人很在意构图的形式感,他要画漂亮的作品;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他就是红尘中人,他有太多的牵挂,无法做到行云流水般的从容。王时敏在晚年特别强调绘画技法的纯正,甚至虔诚到一丝不苟的程度。
但是他忘记了,技法可以复制,但气韵无法照搬,他没有元代画家脱离尘世的心思,他的画中就总会有烟火气。仔细看《松静山居》是不是有一种类似于“摆拍”的感觉,集合各种前人作品中的细节元素,精心安排布置这些细节,韵味只剩下了赞美与歌颂。
王时敏 松静山居 局部
王时敏如果知道后人这么评论他,他应该也会很委屈。他所在的王氏家族是江苏太仓的望族,家中有太多的事情要靠他这个当家人最终定夺。他不能像倪瓒那样舍弃万贯家财跑去乡下避世,他只能积极入世,保证家族利益不受侵害。
拓展阅读
由“正午牡丹”想到,创作要严谨认真,还要合情合理
打破成见,在山水画中发现不一样的八大山人
谁说古人不能画实景写生,明代唐伯虎有《浔阳八景图》传世
如果恽寿平能够遇到金农,他是否会反思自己的作品
幽静山村商旅往来,太平盛景民心安乐,戴进绘《关山行旅》
- 2024年06月14日
- 星期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