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民俗文化(恩施民俗文化简介)

中国有哪些传统民俗文化?

中国传统民俗文化

1、腊八节: 腊月初八吃“杂米粥”的习俗。

2、冬至节 :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诸如馄饨、饺子、汤圆、赤豆粥、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。曾较为时兴的“冬至亚岁宴”的名目也很多,如吃冬至肉、献冬至盘、供冬至团、馄饨拜冬等。  

3、九九重阳节:也就是农历九月九日,为传统的重阳节。民俗有上巳“踏青”,重阳“辞青”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,这一天会为老年人庆祝。

4、中秋节: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,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,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,在中秋时节,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,观赏祭拜,寄托情怀,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,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,中秋节吃月饼想必大家都知道。

5、清明节插柳: 清明插柳戴柳,这是古代的习俗,现代人有清明扫墓,踏青郊游,打马球,放风筝,荡秋千,斗鸡,拔河等活动。

6、端午 :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,达二十多个,堪称节日别名之最。如有端午节、端五节、端阳节、重五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节、蒲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、粽子节等等。

7、除夕守岁 :除夕守岁是中国人民春节时早就有的一种饶有风趣的习俗,最早是为了驱赶“百鬼”,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驱赶百鬼的含意早已荡然无存,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、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。

湖北恩施民俗文化介绍,具体详细?

恩施州还是巴文化的发源地。巴楚文化、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,是土家族、苗族文化的摇篮,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。摆手舞、铜铃舞、滚龙连响舞动山岳,山歌、情歌,歌海如潮。所以,恩施不仅是一片旅游休闲的乐土,更是一片民族文化的厚土。

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,主要景点有清江、腾龙洞、鱼木寨、大水井宗祠、星斗山原始森林、土司王城、土家摆手堂、梭步垭石林等。除此以外,土家族的吊脚楼、侗乡的风雨桥、七月的女儿会、耕耘时的薅草锣鼓、葬礼时跳的撒尔荷、吉庆时跳的摆手舞,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。

古朴善良的恩施土家族苗族儿女演绎的民族风情,更是韵味绵长。这里有东方情人节———土家“女儿会”;土家人的生死歌舞———巴东“撒尔嗬”;这里还有29首世界民歌之一的《龙船调》……这是古老的土家族苗族先人们留给我们无价的宝藏。

这里的山、水、洞,情,无不让人神往,神奇美丽的恩施名副其实。

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

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,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,迎面扑来。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,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,不禁感叹岁月匆匆,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。

年近而立,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,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,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,见识又多了一成,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,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。

泛泛地祝贺一下,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,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,早就没了那份雅兴。像节目主持人一般,说说今年大事,感慨今昔,畅想未来,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。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,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,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,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,因而显得格外沉重。其实,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,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,在吃喝说笑、探亲访友的程式外,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。

曾经,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。我想,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,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。但是,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,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,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,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,比平常的日子,多了许多无奈,多了些烦累与沉重。父母那里必须去,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,同事相约还得去,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。恭喜发财、新年好、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。游街购物、猜谜挑灯、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。人就像一只陀螺,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,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。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,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,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,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,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、失望的情绪、无欲的胃。我宁肯像往常一样,粗茶淡饭,十点钟睡觉,临时看一会书,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。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,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,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。

传统、文化、历史、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,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,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,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,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,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,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–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,春节,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,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,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,是你儿时的样子吗?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。

中国传统民俗有哪些

中国传统民俗有赛龙舟、猜灯谜、贴春联、踩高跷、舞狮等。

1、赛龙舟:端午节的习俗之一。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,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,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。

2、猜灯谜: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将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
3、贴春联:每逢春节,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好漂亮的红春联,辞旧迎新,增加节日的气氛。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
4、踩高跷:俗称缚柴脚,在特殊节日中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。

5、舞狮: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,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,一人舞头,一人舞尾。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,装扮成狮子的样子,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。

舞火龙是香港传统民俗吗

舞火龙,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。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,铜 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。这火龙长达七十多米,用珍珠 草扎成32节的龙身,插满了长寿香。盛会之夜,这个区的大街小巷,一条条蜿蜒起 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,热闹非凡。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 很早以前,大坑区在被一次风灾袭 击后,出现了一条蟒蛇,四处作恶,村民们四出搜捕,终于把它击毙。不料次日 蟒蛇不翼而飞。数天后,大坑便发生瘟疫。这时,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,说是 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,便可将瘟疫驱除。事有巧合,此举竟然奏效。从此, 舞火龙就流传至今。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分,但我国是龙的故土,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这是值得珍视的。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,除 总教练、教练、总指挥及指挥外,安全组等。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。

寒衣节是中国传统民俗吗

寒衣节是中国传统民俗。寒衣节,每年农历十月初一,又称“十月朝”、“祭祖节”、“冥阴节”,民众称为鬼头日,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,相传起源于周代。

这一天,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,谓之送寒衣。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、秋季的中元节,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“鬼节”。同时,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,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。

杭州有哪些传统过年民俗活动

杭州传统过年民俗活动有罗神竹舞:是以一根完整、新鲜的毛竹为主要道具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,因与民间传说中开金口的罗隐秀才有关,故称这种竹为“罗神竹”,这一活动便叫“罗神竹舞”,俗名为“撑罗神竹”,又叫“撑罗神娘姆”。正月十八的“赶十八”传统民俗节始于明朝永乐年间,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。相传,“赶十八”是为了纪念严州知府余炳,他为百姓求雨,跪在炎炎烈日下三天三夜,不幸被活活晒死。他的虔诚,使得大雨连降三天三夜。新春元宵期间,在城隍阁景区、河坊街景区、南宋御街,还将有巡游送“福”,舞龙舞狮,让您度过一个有“年味的春节,现场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如“大宋皇帝巡游”、“金猪拜年”、“福禄寿禧祈福大典”、“DIY彩灯”、“元宵汉服游园会”等,让市民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乐趣。

民俗传统中柳树的作用

1、插柳游春。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一天在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。

到宋代时,这种习俗更盛,不仅门前插柳枝,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,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、轿子,到郊外踏青游春。

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。

2、折柳送别。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。

古人赠柳,寓意有二。

一为柳树易生速长,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,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。

二为柳与留谐音,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。

我国有哪些传统民俗

中国的传统民俗:

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,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在春节期间,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。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,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端午节,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习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
广西的传统民俗有哪些

1、歌舞游艺。广西境内各少数民族都以爱唱且擅唱山歌闻名。山歌曲调高吭咪亮,奔放自由,内容朴素健康、叙事抒情,问答应对,题材广泛,比兴押韵,排比重叠,表现手法灵活多样,具有很高的艺术性。

2、岁时节俗。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。民族节日大多集中众多的民俗事象,场面大,参加者众,民族风情浓厚。

3、仪礼活动。民俗旅游与山水旅游不同,后者是游客和自然的交融与协调,前者则是游客和人(作为民俗载体的东道主)的沟通和调谐。东道主的言语仪礼和行为规范,将直接作用于游客。新颖、独持、热情的迎客待客礼仪将给游人鲜明深刻的印象,并架起游人和东道主相互沟通的桥梁。

4、饮食习俗。广西物产丰饶,一年四季瓜果飘香,茶酒饭菜风味独特。嗜酸味,喜糯食,是桂人饮食特点。

5、服饰和建筑。民族服饰和建筑是民俗中最直观的东西。以服饰和建筑为主营构的民族风情表象,能给初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。

汉族传统节日的民俗特征

1、礼仪性。众多的节日风俗中,贯穿着一条主线,就是“礼尚往来”、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2、理想性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,包含着人民的迫切希望,寄托美好的生活理想和宗旨。

3、时代性。节日风俗的形成,有一定的环境背景,体现了时代性特征。

4、民族性。原始人因居住的地域、水土环境、谋生方式不同,逐步分化为各个民族。

5、传统性。风俗的生命力在于流传。

6、变异性。凡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的。

7、群众性。节日风俗是群众智慧的结晶,是众人之事的管理场所,由群众自愿自发l生形成。

8、地域性。人类由于长期居住的地域不同,形成各自不同的地域风俗。凡人都有“七情六欲”,喜怒哀乐,谈笑风生。听其声,如见其人;观其活动,谙其地方色彩。

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都有什么

春节:贴春联、挂年画、耍龙灯、舞狮子、拜年贺喜等;元宵节:踩高跷、赏花灯、包饺子吃元宵、闹年鼓、迎厕神、猜灯谜等;寒食节:起火烧饭、吃冷食;清明节:扫墓、踏青、荡秋千、放风筝、插柳戴花等;端午节:赛龙舟、喝雄黄酒、挂香袋、吃粽子、插花和菖蒲、斗百草、驱五毒等;七夕节:摆设香案、穿针乞巧;重阳节:登高、插茱萸;中秋节:赏月、祭月、观潮、吃月饼等;腊八节:喝腊八粥、祭拜祖先;小年:祭拜祖宗;除夕:,全家团聚吃年饭、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、或猜谜下棋、嬉戏游乐,守岁。零点放鞭炮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