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善良的人,变得不善良了,往往是以下几个原因

01
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为什么突然变得不善良了?
当我写下这个话题的时候,我的心情有些沉重。去年二月份,我的同事虎子结婚了。本来,结婚是一件大喜事,但是虎子却犯愁了,因为女方要十万块钱彩礼钱,虎子刚刚买了房子,真的没有钱了。虎子开口向我借钱,我和家人商量之后,借了三万块钱给虎子。
虎子说:“到了年底,单位发年终奖了,我就一定还给你。”
一晃就到了年底,虎子因为工作出色,拿到了四万多年终奖。可是他,对于还钱的事情,只字未提。大年三十那天,我发微信给虎子。
我刚刚发了一个表情,虎子就说:“关于还钱的事情,只能等一等,我还欠了很多外债,一时半会不能够还清。”
我有些不高兴,但是碍于面子,我也没有继续讨要。
上个月八号,我的表妹梅梅打电话给我,让我赶紧转五千块钱给她。
梅梅说:“我在外地进货,还差几千块钱。你赶紧转给我,我回家之后,马上还给你。”
我二话没说,就把钱转给了梅梅。
第二天,我听小舅舅说,梅梅一直在外地混,居无定所,用做生意为由头,骗了很多亲戚朋友的钱。我赶紧打电话给梅梅,发现她已经联系不上了。
俗话说:“吃一堑,长一智。”经过以上两件事,我终于意识到,我的善良,没有伤害别人,只是伤害了自己。以后,我要学会拒绝帮助别人,好好保护自己。
也许,很多人和我一样,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,发现自己太善良了,也太好糊弄了。做人,要有善心,要做善事,但一定要看清楚对方是谁,要看清事情的真伪,真的不要稀里糊涂就把善良给了别人。
一个人,变得不善良了,不是他的本性改变了,往往是以下三个原因。俗话说:“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。”善良的人,并不是好欺负,而是太相信别人了,当他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情之后,也会懂得保护自己。
02
第一个原因:一个人的善良被透支了,就会变得理智。
这个社会,总有人爱心泛滥,不管任何场合,他都会积极帮助别人。
比方说,一位残疾人,在大街上摔倒了,一个好心人,主动去搀扶,结果,残疾人就拉着好心人的手不放,还大声喊:“大家快来看,他恃强凌弱,把我推到了。”
好心人莫名其妙,但是他百口莫辩,只好“破财消灾”。
有一个词语叫“碰瓷”。一些没安好心的人,制造事件现场,然后敲诈别人的钱财。为什么有的人,总是“碰瓷”成功?究其原因,就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很多,他们喜欢做善事,见不得别人落难;宁愿自己吃亏,也不想惹麻烦。
当一个善良的人,一次次被人“碰瓷”,他就会变得理智,遇到“痛心”的事,爱理不理,甚至马上跑开。
人心都是肉长的,被人伤害了,一定会很痛苦。一次次痛苦,一次次觉醒,一点一点变得绝情,这是善良人的心路历程。
真心希望,那些不怀好意的人,不要透支了社会的善良,不要假装成可怜人,骗取别人的同情。世上还是好人多,但是千万不能伤了好人的心,不要做违背道德的事情。
03
第二个原因:一个人的身边出现了恶人,就会被同化。
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一个人的人品好不好,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了;一个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,看他交往的朋友就知道了。
善良的人,想要和善良的人做朋友,才能够汇聚善良的力量。如果一个善良的人,和恶毒的人在一起,那么他也会变成恶毒的人。
比方说,一个善良的人,在路上遇到小偷,本来想怒吼一声,抓住小偷,但是小偷很狡猾,把偷来的钱财给了善良的人,还跪在地上诉苦,善良的人就放过了小偷。后来,两个人成为了朋友,善良的人常常帮助小偷,殊不知,他无形之中就变成了“帮凶”。
善良的人,往往很容易相信别人,这样的为人处世方式,很容易被人利用。一些恶人的群体之中,往往有几个老实人,他们的本质不坏,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,变成了作恶多端的人。事实上,老实人在恶人群里,多半是“背黑锅”的角色,真的令人痛心。
04
第三个原因:聪明的善良人,都带着锋芒。
民间有句谚语:“老实人,心里坐着一尊佛,压着一个魔,你推倒了佛,就放出了魔。”一个人都有两面,一面是善良,一面是恶毒,如果恶毒放大了,善良变小了,一个人的本质就改变了。善恶皆在一念之间。
如果一个善良的人,变得不善良了,往往是他的本性在慢慢改变,或者他的本性没有改变,但是为人处世的方式在改变,他的心在慢慢变得冷漠。
我的朋友大周说过一句话:“别人对我无情无义,我为什么要对别人有情有义?”这句话,让我想起另一句话:“你做初一,就别怪我做十五。”每个人都有个性,忍耐度是有限的。如果一直被人欺负,你肯定要奋力反抗,哪怕是以卵击石,也要试一试。
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,经历了一定的事情之后,就会领悟做人的真谛。聪明的善良人,身上有了锋芒,不会轻易行善,虽然他很同情弱者,但弱者不一定值得同情;虽然他很有爱心,但绝对不会爱心泛滥了。
莎士比亚说:“老实人就是傻瓜,虽然一片好心,结果还是自己吃了亏。”
我们总是说“不让老实人吃亏”,事实上却总是让老实人吃亏,希望每个人都认真反思自己,堂堂正正做人,主动维护社会的善良和正义,别让善良的人吃亏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网络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