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散数学论文(“热搜”等,请离“韦神”和中国数学远点)

离散数学论文
“热搜”上早就找不到“韦神”了,你反应忒慢点了吧?
“热搜”只有几分钟记忆,只跟着它节奏反应,岂不成没脑子“无头苍蝇”?
很多事件需要更多人、更长时间的关注和思考,如“韦神”、数学、及对这个世界进步方向的认识,否则一群四处碰壁的“无头苍蝇”根本没处去Will go nowhere。
 

    “热搜”只有七分钟记忆 
 
“热搜”不仅是时下最时髦的“热词”,“热搜”本身也是个值得“热搜”的“事件”。
我承认我一直没搞明白,“热搜”乃众人“突然”共同关注某事所致,还是少数人“蓄意引导”之作?反正印象里“热搜”和抽风差不多,来时如“癫痫”——上下翻飞、手舞足蹈、神志不清、口吐莲花……去时瞬间死寂、风平浪静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。
有时很有意思,一件需持续关注、有关更多人前途命运的大事发生,按理说即便“热搜”、“抽风”过后,仍应有很多人持续关注之……但是没有、从来没有。要不眨眼间又出个新“热搜”,前个“热搜”立即被冷却、“赶出记忆”,要不再眨眼后(甚至更快)该“热搜”自动退出“历史舞台”。反应稍慢、或稍做深度思考,转身就找不着原来的关注了,转眼即被裹挟进泥沙俱下、一往无前的“热搜”洪流之中……
听着怎么像“狗熊掰苞米”、“只有七秒记忆”的鱼、“健忘症”病人?
但一个人如此也就罢了,一群人、数以亿计的庞大人群也如此,就成了“集体抽风”、“群体记忆七秒症”?
不信你问问多少人还记得、关心前一阵“热搜”过的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?不信你看看“热搜”榜上“韦神”都掉到哪去了?还有没有人在继续关注“韦神”,参与相关数学、科研和教育问题的讨论?走笔至此还突然想起,去年春节前后闹得沸沸扬扬的怂庄画家村差遣,后来怎么样了?全拆了、还是没有?目之所及,已根本没人提之于丝毫;若非此番陕西景泰县书记李作璧跳楼自杀,不久前21名越野跑高手超长马拉松赛被冻死事件也早就淡出了公众视野;复旦“青椒”歌喉事件,也很快已烟消云散?
还别说,我还真搜着一个“占据热搜榜首达3800小时”的,3800小时?100多天?何人,何等惊天动地之大事件?
——一个叫王一博的演艺男孩,话很少,个挺高、挺帅,据说曾加盟过韩国某演艺团体。只是搔首弄姿,根本没事件。
 
这就是平时以娱乐见闻——杨幂穿了什么,范丞丞打篮球,小S离婚,陈学冬腿被水母蜇、乔欣换装视频,詹姆斯儿子上《体育画报》封面、大衣哥被告上法庭、迪丽热巴想演渣男、张子枫找武磊握手……等鸡毛蒜皮、鸡飞狗跳为主要看点的“热搜”?
若这个人群真的是视数学、科学人才为无价之宝,民族之未来,有太多人想现在、将来都记住“韦神”、关注他发展、寄希望于他成功,那很多年前早就该有人写他、“搜”他;他就不应该现在才上“热搜”。或者,他根本就不应该上这个“热搜”!
以我体育记者的角度看,“韦神”韦东奕——一个陈景润之后、中国数学界最前途不可限量的天才——被媒体发现的过程本身,就荒唐可笑至登峰造极。
两届数学国际奥林匹克大赛金牌,若换到世界体育大赛舞台,至少相当于青奥会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,而在一个体育金牌高于一切(银牌不行),一金天下知、一金定终身,一块奥运会金牌就能顷刻成为众星拱月的明星,各级政府轮番表彰、奖励的国度,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,青奥会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没接受过媒体采访,走在大街上没人认识、没人知道他的名字。但“韦神”韦东奕君就很多年“胸怀绝技低眉过,身处闹市无人识”。他“突然”上了热搜、一夜间为人所知完全是个偶然,甚至很有“反面典型”之意:新学年高考在即,北大某自媒体拍摄校园即景,以吸引新生。韦东奕“不慎步入”镜头……其貌之不扬、之不修边幅无出其右,一手拿一瓶矿泉水、另一只手拿的一个塑料袋里是明天早餐的馒头,双肩背书包,自媒体女主播开始“误认为”他乃老少边穷本科生,一问之下却是博士毕业数学老师,山东奥数第一,国际奥数冠军保送生……“欢迎来北大,我也不会说别的了……”笨嘴拙舌、眼神游离的“韦神”还遭到很多嘲讽和鄙视,“难找女朋友”,“我怎么不想考北大了”……直到有人“发掘”出他原系“威震世界奥数界”之“大神”。

1991年出生,08、09蝉联两届世界中学生奥数“冠军中的冠军”的“韦神”,还远不止相当于体育界的“青奥会”、“世界大学生运动会”冠军。当今世界数学界数一数二的人物、智商230(全世界最高)的新西兰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受邀到世界中学生奥数赛做示范解题,他花7小时解完的题,韦东奕只用一小时,OMG!2013年全国大学生丘成桐数学竞赛获5个单项及全能金奖——相当于体操所有单项金牌加全能金牌,OM……G!他根本即“国之瑰宝”、“旷世奇才”,甚至指日可待中之“未来陈景润、陶哲轩(相当于体育界独一无二的博尔特、梅西和帕奎奥)”?
为什么国际奥数蝉联冠军、冠军中的冠军,十几年后靠“撞入镜头”之“误会”才上了热搜?而中国自1985年参加国际奥数比赛以来21次夺冠,仅团体冠军队员至少近200人,还有谁上过热搜?还有谁(不管是否“误会”)也被挖掘出曾经的辉煌经历?没有,一个都没有?有,也只是在与数学相关的媒体上,还是专业媒体上也没有,一点都没有?
与体育大赛金牌相比,数学、科学“金牌”根本就不值钱?曾经的科学家不如卖茶叶蛋的,如今小眼睛、笨嘴拙舌的“韦神”在“热搜”上根本无法望娱乐明星之项背?还是“热搜”“搜”的根本不是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?或,“热搜”误导了公众的关注,公众在误导之下只会去关注那些下三滥、下三路,“热搜”屏蔽了真正事关更多人前途命运,真正值得持续关注、并急需解决的事件?
“热搜”本身就值得“热搜”,很值得“往深里搜一搜”?
顺便说两句“热搜”的“兄弟”百度。百度“韦东奕”,其父韦忠礼现为山东建筑学院教授一段,竟莫名其妙出现了“生前”的字眼。曾经的错误、漏洞百出就数不胜数了,还有过付钱即位置提前(搜到)的劣迹……
 
哥俩一个德行,不说也罢。
 
  数学家成材低于小海龟0.1%成活
 
“韦神”已站到成功的门口,他离登上世界数学巅峰、真正“封神”指日可待?
过去36年里中国队21次国际奥数夺冠,200多相当于“青奥会”冠军的“未来之星”,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数学“新霸主”?
No,虽中国人拥有最高平均智商(105)、最优秀数学天赋(智商的核心就是数学)已毋庸置疑,但把艰辛成功之路说成如此儿戏,本身即对数学极大不尊重。任何领域,欲登顶世界之巅,其过程都如同小海龟出壳、奔向大海、长大的过程,孵蛋需最佳温度,最干净、最宁静沙滩,出壳后爬向大海,天上鸟、鹰、隼,陆上狼、狐狸、熊,连人见人欺的螃蟹,浅海中鲨鱼、海豚,皆为围追堵截小海龟的天敌,一段被危险和死亡重重包围的旅程,最后能游进大海、长大的小海龟只大约有千分之一。
数学家的成材率不会高于小海龟?
重温三位中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、陆家羲、张益唐精彩、艰辛,甚至令人伤心的“老”故事,可清晰看出中国人数学天赋有多么无与伦比、顽强和生生不息,中国数学走过的道路是多么曲折、充满磨难;从仨故事中,还能看到数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“孤独”、最“清苦”,最“需要”孤独、清苦,需用最长时间去达到目标的一群人,他们成功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、脆弱,就像是成活率约千分之一的“小海龟”。
陈景润1953年厦大数学系毕业、分配到北京某中学教数学,因他口音重、表达差、学生听不懂而进退两难之际,“幸亏”被厦大校长王亚楠“要回”厦大做资料员。这给陈景润“创造”了最好的思考数学问题的条件,包括他1962年被华罗庚调到中科院数学所,独身住宿舍,足不出户,清心寡欲,走路撞树,几近生活不能自理,却心无旁骛、专心致志遨游在“数论”世界里。其实他1966年即完成《哥德巴赫猜想》1+2的论证,只是1973年才正式发表。
成名后陈景润生活条件大为改善,分房子、做模范,徐迟报告文学《哥德巴赫猜想》更使他名扬天下,组织帮他解决婚恋,结婚生子、分更大房子、住院疗养……对他无微不至的爱护、照顾反而“侵占”了他的“思考时间”,最后20年他没能完成从1+2到1+1的飞跃。
陆家羲的故事则充满艰难困苦,结局让人悲伤、扼腕叹息。最好的天赋只能在屡受折磨夹缝中顽强生存,百折不挠,最后用整个生命的光芒去点燃心中的理想。
1935年出生、初中毕业即为生活所迫辍学,陆家羲早早承担起家庭生活重任,边工作、边学习。他最喜欢物理、数学只是“业余爱好”。为了科学的热爱,工作六年后他毅然辞职考入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。22岁考入大学前、他才在借的一本数学书中看到世界数学界1850年提出的“寇克满问题”。大学四年,教学楼走廊深夜亮着的灯光一直伴随着他苦苦思索的身影。1961年大学毕业,陆家羲即完成解开《寇克满问题》的论文、并送交中科院。从1962年开始他不断向《数学学报》等杂志投送修改后的论文,但皆被过长、仍需修改……等理由拒绝,最后还于1966年2月退稿。18年后的1979年,陆家羲才偶然在1975年的外文刊物上看到《寇克满问题》已于1971年被国外数学家解开(比他晚好几年),满腔悲愤只能化作仰天长叹。
从1966年到1977年,一个充满动荡的年代,在批斗会现场角落“思考”数学都被扣上“白专”罪名,陆家羲没写出一篇数学论文。性格不似陈景润、“韦神”般孤独、清净,陆家羲情商很高、爱好广泛,京剧、象棋、围棋,文学,却几乎无暇顾及。他一直是包头中学的初三、高一中物理老师,课程繁忙,还要给学生补课、晚自习,只能用深夜那点宝贵时间与数学“对话”。陆家羲37岁才成家,但无论生活如何艰难、条件如何窘迫,他从未停止过对离散数学中“组合设计(《寇克满问题》只是组合中问题之一)”的深度思考。终于在1981年9月,国际数学界《组合论杂志》承认了陆家羲从1979年连续提交《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》论文中的“非凡成就”,称“这是20多年来组合设计中的重大成就之一”。没人想到,一个国际数学界“很多专家都在研究、但离完全解决还十分遥远”的重大问题,被一个中国中学物理教师(基本上)解决了。
但长期与数学“深夜对话”透支了陆家羲的健康,1983年10月底,准备大展宏图的陆家羲在出席全国数学年会,宣布他已找到解决“六个例外值”的途径、正在整理论文的好消息后,经北京转车、坐硬座回包头家中的当天夜里,“太累了”的陆家羲突发心梗去世,他才48岁。去世几个月后,《数学学报》才发表了他在国内刊物上的第一篇论文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 
一个数学只是业余爱好的中学物理老师,虽千辛万苦、劫难重重,却一举解决了世界数学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可见只要有一点点条件,中国人强大的数学天赋即可不可阻挡的爆发。但天赋又十分脆弱,长达十年的动荡,陆家羲一篇论文都写不出来。但相对整个国家经济都到了崩溃边缘,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在中国历史上,数学还曾有一段长达500年的“至暗时刻”,从元朝中期到1840年“鸦片战争”,数学被认为是奇技淫巧、歪门邪道,根本无法与八股取士、程朱理学相提并论,甚至“私自”研学天文历法皆属违法,几乎被废止。曾翻译过欧几里得《几何原本》前6卷的明末数学家徐光启当时的叙述为:“算数之学特废于近世数百年间尔,废之缘有二:其一为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;其一为妖妄之术,谬言数有理,能知来藏往,靡所不效,卒于神者无一效,而实者亡一存。”而正是这500年,曾与欧洲数学分庭抗礼、平分秋色上千年的中国数学,被以牛顿、高斯为代表群星灿烂的欧洲数学迅速拉大差距。
张益唐的故事虽也充满苦涩,但结局却皆大欢喜。一个赶上温格后高考尾巴的数学天才,北大数学系毕业后师从潘承洞读完硕士,1992年美国普渡大学博士毕业,然后20年渺无音讯。后来才知道他在新罕什布尔做过讲师,在朋友餐馆里做过收账员,很晚才成家,几乎没朋友,住地下室(美国半地下那种),生活维持在最低需求。但就在别人认为他穷极潦倒的那些年里,张益唐在心无旁骛、一心一意的思考《孪生素数猜想》问题。2013年5月,张益唐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他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,发现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,在解决《孪生素数猜想》这一终极数论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,有人甚至认为对学界的影响将超过陈景润的“1+2”证明。
但这20年,张益唐是在数学环境很好的美国度过的,没评职称、涨工资的烦恼,没人嘲笑他独身、催他成家,他的“独处”、“安静”和“自由、深度思考”得以最充分保证。
有消息说,张益唐已把新目标设在解开世界数学尚未解开的“七大难题”中难度最大的《黎曼猜想》(《哥德巴赫猜想》不在“七大难题”中)上。

 
他们仨成功的背后,实际上有成千上万像他们仨一样天赋优秀者半路“夭折”,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。若不信,你只需去认真调查下中国队36年来参加国际奥数比赛的数千名“选手”(包括国内预选赛),有多少已改行做了处长、经理、会计师、理财师……,还剩多少人仍坚持在数学研究领域,即一目了然。
如果把“中国人超强心算能力就像黑人运动员100米跑道上闪电般的速度、非凡记忆力就像黑人长跑运动员跑不死的耐力”比作金字塔坚实的塔基,那成千上万国际奥数参赛选手水平级别者即金字塔中间的栋梁、支撑层,这个层面被抽空、发生坍塌,根本就无法建成高耸入云的塔尖。
 
 如何让“韦神”成真正“国宝”
 
一个“误会”让“热搜”把“韦神”推到聚光灯下,他瞬间变成像当年陈景润那样的“数学符号”。
但如何才能让“韦神”等数学、科学天才真正成为登上世界之巅的“国宝”?当务之急就是让浮躁的“热搜”等远离“韦神”、中国数学和中国科学 just  leave  them  alone。
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这个世界正在变成越来越小的“地球村”,中国数学、科学发展的几大软肋、障碍也已如“秃头上的虱子——人人可见”。
中国数学家、科学家还不够“敢想”。如果数学的基础是智商,那爱因斯坦智商的164,根本无法与新西兰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的230同日而语(“韦神”智商肯定也很高),但欧几里得、牛顿、高斯、爱因斯坦等西方数学家、科学家显然更敢想、敢干。为什么数学里的《七大猜想》皆为欧美数学家所提出,而中国数学家只是更善于“精算”、解题、解开猜想?不同就在于是否敢于天马行空、信马由缰的自由想象,何时有中国数学家“敢”提出“猜想”,就是中国数学实现下一步飞跃、迎来“封神”之日。数学家需要做题,但不能是只做题、不出题的“做题机器”。
(1927年第5届索尔维科学会议,与会29人、17人获诺贝尔科学奖)
 
远离行政干预乃当务之急。无论是大到“徐光启描绘的视数学为妖术长达500年的歧视、社会剧烈动荡十年陆家羲写不出任何论文”的那种“干预”,还是小到每年都要评职称,每年被放到去、留待定的“火炉”上烤的“干预”,都会扼杀数学家和数学灵感于无形。像复旦数学系姜文华那样的“青椒”,虽天赋、经历、成就都不及“韦神”、陈景润等顶级人才,但7、8年时间里无时无刻不在为职称、去留等生存问题费尽心机,即便他不曾采取极端手段“犯事”,又如何能安心思考数学的教学和研究?一个特殊的学科,一个有特殊性格的人群,如何可以盖房子、加工业、物流等行业方式去管理、监督之?less is more,最少的管理即最好的管理,有时是放之四海、所有学科而皆准的真理。
全社会真正认识到数学和数学家的价值。有人说,这个宇宙的终极规律是用数学来表达的,因此也有人说,数学缺乏短期应用价值。错,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,已到了古典、现代数学理论应用价值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快的时代。例如陆家羲研究的“组合论”,早在1969年就有人发现它对军队布阵、战略设计,及计算机芯片设计皆大有用途。后来还在医药设计、农业试验、核研究、质量控制的统计上,甚至在彩票中都得以广泛的应用,应用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。
学数学的改行去做行政、做金融、做公司,博士、硕士争先恐后考公务员,送快递,是这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与贬值,是拿着金饭碗去乞讨、暴殄天物,是犯罪。如此价值观根本无法形成社会对数学家、科学家真正的尊敬,“韦神”也只能在“热搜”上成为笑料。而一个真正的笑料是,智商、数学天赋从不会像体力一样随年龄老去而急剧下降,拥有数以亿计貌似步入老龄的高智商人群不去尽其才而用之,反而热锅上的蚂蚁般急着去生三胎,可笑、可悲莫至如此。
“盐是最重要的资源”,“无粮则慌”,“为石油而战”,“核能是最干净的能源”的时代已经过去、和即将过去,以数学天赋为代表的智商才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最新、最大能源,未来的人类社会将是以数学为代表的科学发展主导时代,谁主导了数学的发展,谁就将主导这个时代。
如果你真的是尊重、钦佩“韦神”,尊重数学、科学,那就像日本影迷对待高仓健那样,在远处向他鞠躬、(在一个餐厅碰上)悄悄替他买单。
让所有人(除非必要)都能“离韦东奕君远点”,just  leave  him  alone,众人只在远处默默祝愿他尽快完成大业、早日“封神”。未来人类智力大战,唯此为大。
相关链接
什么才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特征?
高智力若无武力开拓即成死水一潭——也说“中国王朝更替律”
从“混血儿”的魅力谈到“留学生陪读”
世界杯历史上三大假球案之:我所亲历的1998年世界杯决赛
谁来戳穿中文“东去”、“西来”的破腚?——兼与杜钢建教授等商榷
DNA之父、黑刃智商与不同文化对比
“请”不要再称乒乓球为“国球”
这里的杠铃静悄悄——从北海青训冬训看中国足球的“死穴”
中国女排必须在五年内彻底拦死埃格努——兼谈中国女排体能
中国男子跳高又一个“新十年”已经开启——从19岁王振跳过2米30的故事说起
这期“吐槽大会”还会有“下半场”吗?
到底哪家“物业”风沙了“吐槽大会”——兼谈郭德纲相声

离散数学论文相关文章

版权声明

您可能感兴趣

返回顶部